2024-08-28
粟

粟 拼音sù
注音ㄙㄨˋ
部首米部
总笔画12画 结构上下
笔顺一丨フ丨丨一丶ノ一丨ノ丶统遥7C9F
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

粟sù(ㄙㄨˋ)


⒈  一年生草本植物,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。北方通称“谷子”,去皮后称“小米”:粟子。沧海一粟。


⒉  古代泛称谷类:重(zhòng )农贵粟。


⒊  姓。


汉英互译

millet


造字法

会意


English

unhusked millet; grain


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

◎ 粟 sù


〈名〉


(1) (会意,象草木果实下垂的样子。后隶变为“西”。本义:粟子,谷子)


(2) 同本义 [foxtail millet;millet]今北方通称“谷子”,去皮后叫“小米”。一种粗糙、抗旱、但不耐霜冻的一年生禾草( Setaria italica ),具有粗而重的长穗状花序,可作谷物、干草和饲料


粟,嘉谷实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
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,贮之州县。——《旧唐书·食货志下》


输不必金,出粟、菽、帛、布及它物者听。——清· 邵长蘅《阎典史传》


(3) 又如:粟入(税粟的收入);粟粒(谷物的颗粒)


(4) 谷粒 [grain]。未去皮壳者为粟,已舂去糠则为米。


迁淳安知县。布袍脱粟,令老仆艺蔬自给。——《明史·海瑞传》


(5) 又如:粟饭(糙米饭)


(6) 粮食的统称 [grain]


苟粟多而财有余,何为而不成?——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

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——唐· 韩愈《杂说》


臣闻地广者粟多,国大者人众。——李斯《谏逐客令》


(7) 又如:粟土(宜于种植谷物的土壤);粟陈贯朽(粟红贯朽);粟红贯朽(粮有余而腐坏,遥久不用,穿遥的绳子也乱了,比喻太平盛世,遥粮丰饶)


(8) 颗粒如粟状的东西,比喻微小 [sand]。如:粟文(粟米状的花纹);粟金(粟状的小颗金粒);粟眉(用黛细点眉);粟粒(粟粒状之物);粟错(像粟那样细小的差错)


(9) 小疙瘩,因寒冷在皮肤上起的鸡皮疙瘩 [knot]。如:粟栗(悚惧时肌肤起颗粒)


(10) 俸禄 [salary]。如:粟秩(俸禄。古时以粟米支俸,故称)


康熙字典

粟【未集上】【米部】 康熙筆画:12画,部外筆画:6画


〔古文〕䅇《廣韻》相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須玉切《正韻》蘇玉切,音涑。《說文》嘉穀實也。《韻會小補》粟爲陸種之首,米之有甲者。《書·禹貢》四百里粟。《周禮·地官》旅師掌聚野之耡粟、屋粟、閒粟。《註》耡粟,民相助作,一井之中所出,九夫之稅粟也。屋粟,民有田不耕,所罰三夫之稅粟。閒粟,閒民無職事者所出,一夫之征粟。《爾雅·釋草註》秫謂黏粟,與穀相似,米黏。北人用之釀酒,其莖稈似禾而粗大。


地名。《穀梁傳·文十年》及蘇子盟于女粟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左馮翊屬縣粟邑。《註》莽曰粟城。《水經注》睢水,又東逕粟縣。


水名。《水經注》居庸縣故城,魏上谷郡治,有粟水在焉。


官名。《史記·孝景紀》更命治粟內史爲大農。


國名。《北史·魏明帝紀》大延元年八月,粟特國遣使朝貢。


姓。袁紹魏郡太守粟舉。


沙謂之粟。《山海經》柜山有英水,中多丹粟。《註》細丹沙如粟也。


《廣東新語》連山有八排猺,自稱猺丁,曰八百粟。


叶思積切。《韓愈·進學解》月費俸錢,歲靡廩粟。子不知耕,婦不知織。本作。


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

【卷七】【部】


嘉穀實也。从从米。孔子曰:“之爲言續也。” ,籒文。相玉切文三重三 


说文解字注

()嘉穀實也。禾下曰。嘉穀也。黍下曰。禾屬而黏者也。然則嘉穀謂禾黍也。大雅曰。誕降嘉穀。惟秬惟秠。惟虋惟芑。秬秠謂黍。虋芑謂禾。許於秠下曰。秬秠者、天賜后稷之嘉穀也。虋下曰。赤苗嘉穀也。芑下曰。白苗嘉穀也。毛魏風傳釋苗爲嘉穀。苗者、禾也。生民傳釋黃爲嘉穀。黃者、黃梁。謂禾也。古者民食莫重於禾黍。故謂之嘉穀。穀者、百穀之總名。嘉者、美也。嘉穀字見詩生民。許書及典引注可據。改爲嘉種者、非。嘉穀之實曰粟。粟之皮曰穅。中曰米。从。自其言之。从米。自其薀言之。相玉切。三部。孔子曰。粟之爲言續也。孔子以曡韵爲訓也。嘉種不絕。蒸民乃粒。禹稷之功也。


()籒文。


粟字组词
  • bái liáng sù白粱粟
  • nuò sù糯粟
  • lú sù芦粟
  • rù sù入粟
  • cáo sù漕粟
  • shé sù蛇粟
  • shuāng sù霜粟
  • bù biàn shū sù不辨菽粟
  • liú hǎi sù刘海粟
  • bì tí è sù敝绨恶粟
  • diàn sù钿粟
  • rén jiāng yì sù仁浆义粟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上一篇 :
下一篇 :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